• 幻灯片帧1
  • 幻灯片帧2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 » 政策法规
贵州毕节学院创先争优引导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
发布时间:2012年08月16日   访问次数:1157
  扎根乌蒙献青春——贵州省毕节学院创先争优引导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纪实
 

  在贵州毕节学院,新落成不久的绣山图书馆、实验楼,以及一系列教学楼、宿舍楼群,透出这所学校欣欣向荣的发展活力。自贵州毕节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党组领导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以来,学院党委紧紧依托毕节试验区人文、自然和政策资源,创先争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

 

  处处为学生着想赢得信任

  2010年,在全国物价一片“涨”声中,许多高校食堂顺势提价。毕节学院第一时间作出决定:学生食堂不涨价。为了降低成本,学院取消不必要的中间采购环节,直接到菜农地里买菜,用学校自己的车运输货品,把价格控制到最低。而对于承包的食堂,则采取免租金、免部分水电费的政策,降低其运营成本,保证学生得到实惠。这种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做法,赢得了大学生们的信任。

  在毕节学院,学校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事还有很多:宿舍24小时供电、成立学生生活社区服务与教育管理中心、成立考研协会、设立考研奖励金……这些贴心的服务,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,同时也让学生与学校建立起深厚的感情。

  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说:“以学生为本是学院的传统,这是学校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。”在学生资助方面,学校提倡资助育人的理念,把贫困生资助工作写在招生简章上,让贫困生还未进校就感受到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。学院还建立了贵州省最完善的资助体系,除去国家奖助学贷款等,还额外设立了1500万元的奖助学金。按照该校的规模和实力,这已经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数字。此外,学院还设有一系列企业、个人奖学金。

  为了鼓励贫困学生回报社会,学校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“爱心联系卡”,要求至少有8次开展社会实践、向社会献爱心的记录,以作为来年申请奖助学金的依据。据汤宇华介绍,许多学生的记录在80次以上。近年来,毕节学院学生还实现了还款零违约。
 

 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

  走进毕节学院每一栋学生公寓,在一楼都有一间“四合一”办公室:政治辅导员办公室、党报党刊阅览室、党员创先争优服务站及学生自律委员会办公室。在办公室门口,记者看到橱窗里贴着公寓里每一个学生党员的照片,下面标注的“我是党员,有事请找我”格外醒目。

  值班的学生党员告诉记者:“这里每天都有一位党员值班,工作具体,比如接听水管报修电话。还负责检查宿舍内一些影响安全的隐患,比如,宿舍内有没有同学在用大功率电器,甚至包括有人养了一只小狗等,我们都要如实登记上报。”通过悉心的管理,不仅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、生活的实际困难,以学生来管学生的方式还最大限度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,避免了因工作不到位而滋生的不安全因素。近5年来,学院实现了平安离校、文明离校、和谐离校。这对一所大学来说,是难能可贵的。

  同时,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,提出“把学生干部培养成为学生党员,把学生党员培养成为学生干部”。要求全校学生党员必须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、团总支书记助理、辅导员助理、班主任助理等,解决了学生工作多年来的“干部荒”。在此过程中,树立了一大批品学兼优、自强上进、乐于奉献的先进党员典型,使学生看到了行动的标杆,带动了大批同学向党组织靠拢。

  陈忠和郭勇是众多优秀学生党员中的代表。2006年,两人考入毕节学院,分在同一个班,进校时,他们的分数在全班排倒数几名。高位截瘫的陈忠,4年来在郭勇的悉心照料下,度过了充满爱和希望的大学时光。无论是风和日丽,还是细雨绵绵,瘦小的郭勇都会推着陈忠的轮椅,出现在毕节学院的校园里,这已经成为毕节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。2009年,两人同时被评为贵州省高校首届“感动校园十大人物”。
 

  更多的学生选择留在试验区

  毕节学院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扎根试验区奉献青春。学院通过讲座、发放区情教育读本等,让学生了解试验区区情,知道毕节试验区是一片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热土。同时,在学生中开展扎实有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走进毕节试验区的乡村、社区、厂区、矿区、库区。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、科技兴农、义务支教、爱心捐助和关心帮助残疾儿童及贫困学生等志愿服务。更多的学生对毕节试验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更为客观的了解,坚定了他们扎根毕节的信念。

  记者在与超过40名学生的对话中,强烈地感受到学生们对毕节学院、毕节试验区的热爱。超过90%的学生,其中包括部分外省学生,表示毕业后将留在毕节地区。近两年来,已有71名外省籍学生留在毕节工作,占外省籍学生的16%。即将毕业于经管系、已经考上特岗教师的川籍学生陈洪海说,选择在毕节就业,主要是毕节的发展前景让人期盼。而来自山东省菏泽市的外语系学生阎昌立,则考取了黔西县谷里中学的特岗教师。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,来自采矿工程系2008级学生程滔,打算毕业后在毕节地区做一名基层的采矿工人,为当地煤炭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;来自艺术系的聂梦会,已经做了几年的古筝兼职老师,她最大的心愿是办一个艺术培训班或者小型的培训学校,让毕节的孩子不要输在艺术的起跑线上。

  学院党委书记陈永祥说:“作为地方院校,服务毕节试验区是我们办学的根本宗旨,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地方输送技能型、实用型、扎根型人才。”